(通讯员 周广方)五一假期期间,天津市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协会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、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、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、滨海科技馆在滨海科技馆智能空间展区共同举办了以“智趣嘉年华 AI科技大探索”为主题的大学生AI成果展,全方位展示新时代大学生创新成果,我校师生携作品亮相,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体验。
5月1日上午10点,展览在科技馆四层正式拉开帷幕。由我校工程实训中心(世界技能大赛中国(天津)研究中心)(以下简称“中心”)主任、工程实践创新科普基地负责人徐国胜和副主任张瑞带队,张翔宇、张森和毛福新老师带领同学们展示了水下智能管道机器人、智能植保无人机系统、武术擂台竞技机器人、智慧物流运输车以及智能垃圾分类装置五大创新成果,其中三项作品曾获全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国赛金奖,一项作品曾获华北五省市机器人大赛冠军。



水下智能管道机器人像一位不知疲倦的“城市地下管道世界守护者”,无论是复杂的水下环境,还是狭窄的管道空间都难不倒它,凭借先进的传感器和智能算法精准检测管道泄漏点,排查内部破裂、变形等“病害”,保障城市“血管”的畅通。智能植保无人机采用多旋翼设计,翱翔在广袤农田上空,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“农田卫士”,精准播撒农药、监测作物生长,为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。武术擂台竞技机器人运行灵活,能够快速实现自主登台、自主寻找目标进行攻击。智慧物流运输车在智能物流领域大显身手,高效规划路线,精准配送货物,大幅提升物流效率。机器人可通过扫码和网络通信完成物料搬运任务,尽显智能化与灵活性。智能垃圾分类装置不仅能够实现单一垃圾的分类,还可实现多种垃圾的自主分拣。
在集中路演环节,包志祥、苏照迪、吴卓轩、韩硕、刘凯杰、李钟柯等同学化身讲解员从作品前期设计、加工制作、装配调试、作品迭代升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、攻坚过程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对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。市民和小朋友们专注聆听,积极提问,热烈互动。同时,学生们指导观众对一件件创新项目进行了体验,让观众感受到人机交互的魅力。



我校历来重视“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创”。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我校在竞赛和创新领域的风采,同时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源关注高校创新,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,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循环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科普基地负责人徐国胜表示,此次成果展示活动非常有意义,既为高校学生提供展示交流平台,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、知识成果转化的实践机会,通过馆校携手,为培育创新人才、推动科技发展贡献独特的力量。
近年来,我校工程实训中心、世界技能大赛中国(天津)研究中心先后获批天津市科普基地、天津市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手拉手实践教育基地、天津市劳动教育基地,依托智能制造等特色平台,组建专业科普团队。并且与新华中学共建“小平实验室”,联动上海道小学、闽侯路小学等开展科技周、科普讲座等常态化活动。联合天津市科协主办市级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(无人机)成果展示活动。未来,中心将持续深化技能竞赛成果转化,构建起贯通大中小学、衔接产教科创的阶梯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。